近年来,罗城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工作有效途径,推行基层治理“融合圈”“自治圈”“文化圈”“保障圈”,让基层治理既有“力度”更有“温度”。
支部引领,夯实治理“融合圈”。以村党支部为核心,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动能,通过“支部牵头、多方联动、服务下沉”,推动党建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。聚焦“党建+产业”,带领党员骨干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种植技术指导、农机协调、产销对接等服务。在辣椒、制种瓜菜等特色产业种植季,党支部联合农业技术人员开设“田间课堂”,今年已帮助农户解决品种改良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40余个;对接收购企业搭建产销平台,推动全镇2.33万亩经济作物实现“种得好、卖得俏”,让产业发展成为治理融合的“硬支撑”。
制度管治,焕发治理“自治圈”。健全民主自治机制,发挥党员联系户作用,在服务群众诉求、服务联系群众、服务重点任务等一线行动中确定党员联系户,完善“村党组织+党员联系户”党组织体系;坚持协商于民、协商为民,丰富基层自治的内涵和外延,促进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。今年以来,全镇围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、实际困难问题、矛盾纠纷等协商20余次;探索志愿服务激励举措,以“积分制”为抓手,“巾帼家美积分超市”累计兑换40场次,参与兑换人数达500余人次,累计兑换8200余分。
文明涵养,擦亮治理“文化圈”。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,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,不断加强文化惠民服务能力,积极践行“文化+基层治理”新模式,以文化汇聚资源,以资源带动服务,以服务助力治理,不断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。积极开展美丽庭院、文明家庭、“好媳妇”“好婆婆”等评选活动,以家风促民风,以民风促社风,在全镇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。依托红白理事会整治高价彩礼、人情攀比、厚葬薄养、铺张浪费、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,教化农村群众摒弃陈规陋习,持续推进移风易俗。

法治筑基,强化治理“保障圈”。持续完善“党建+网格+调解”模式,配备13名网格员,充分发挥其政策宣传、信息采集、隐患排查、纠纷调处等职能。通过“陇情e通”和网格常态化巡查,及时梳理各类纠纷线索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运用“四级七天”调解法,同时发挥老党员、老干部等群体优势,以唠家常、说情理的方式帮助群众协调处理矛盾纠纷。针对不同群体制定法治宣传教育“特色菜单”,通过入户走访、志愿活动等方式开展“点单式”法律常识、平安建设知识讲解20余场,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